坐在我隔壁的人在努力唸英文,但他不看小說不聽英文歌然後認真的按圖索驥某本考TOEIC的聽力。對於每個人學習英文的方法我是沒有意見,只是在我對於你說我聽的音樂很怪一定要計較一下。讓我想很久,為什麼會說怪呢?如果說是語言的話把音樂去掉,那講一些外語也超怪的不是嗎?如果把語言去掉留下音樂,如何說一首歌怪呢?
好像大家都會有些音樂本位主義。有些人真的不聽外國歌覺得那超怪的。理由大概就是聽不懂歌詞,跟奇怪的曲風。有時候我試著告訴他們還有很多好的音樂在世界各地,不過他們的耳朵好像會依照某種機制而關起來。我不懂的是台灣音樂根本很少原創,大多是按照國外的輪廓來製作音樂的。好像文化研究裡的黑人afro這個icon,是默默被過渡進黑人文化的(落落長一段歷史),然後變成一個正統。所以華語歌曲的正統在哪裡呢?我相信前期的國語歌曲原創性頗高因為一些優秀製作人如張雨生,到後期慢慢的向歐美的hip-hop R&B靠攏。最讓我詬病就是周XX和王OO了,聽到就火大。這又牽扯到芭樂歌的問題:我們喜歡好聽的歌還是好唱的歌?
純粹來說歌本身具有獨特性,指的不是音樂或是歌者的聲音而是空間與地點。在錄音技術發明後這個特點就消失了,我們可以反覆溫習一首歌好像那個時間與空間在磁帶或雷射凹槽裡永遠存在(但總會磨損與消逝)。這種方式還是受到一些限制如器材等等。數位化後音樂轉化為mb存在於硬碟與MP3播放器中,音樂更被大量的生產。感動可以一再出現,透過3分半我們把自身與歌者的形象重疊把語言變成音符發洩出情感。好像我們真的得到真摯的愛情或是可以無私的忘記什麼。我不否認歌曲的確乘載情感,只是有些歌曲似乎就是過度的操弄了。KTV唱一些諸如妙妙妙如同打手槍打一打就沒了,你還掛在嘴邊哼哼唱唱如同宇宙定律並用一副"你應該覺得你很怪為什麼不正常一點"來對我說。
到底是誰過於沉迷又有誰清醒呢
life,words,music and my arrogant chorus in my mi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