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8

WAKE UP!

批批踢實業坊上的一個女生說:不爽不要做,去換好工作。她認為工作不好就換阿,何必屈就。22k沒有任何影響,甚至還救濟了一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呢。這個想法看起來很合理,誰不想這樣做呢?這裡我想關注的焦點不是說工作好不好,而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背景下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首先,工作不好就換的前提是很多工作機會可選擇。104上面很多工作,但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工作根本都需要經驗,畢竟請新鮮人的風險很大。有可能你訓練她一段時間她不爽就走了(如這位女性),有經驗的人較容易上手且對於職場的一些眉眉角角也比新鮮人好多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工作並沒有想像中的好找,平均大家都要丟個一百封以上的履歷才可能會有一些零星的面試通知。


再來關於屈就這點,實習方案的目的就是要讓新鮮人獲得經驗,補助企業薪水。無形之中就是一種屈就,有如脫褲子放屁。工作就工作為什麼要實習?實習不應該是在學校裡做的事嗎??開兩萬二是說要補助企業,但很多公司根本不會在掏出錢來,就把這當成薪水的價碼,進一步造成實習薪水變相的成為工作基準起薪。從老闆的角度想,如果22k可以找到國立大學甚至是頂尖學校的學生,投資報酬率比我找一個新的正職要好太多了。況且還可以勞健保自付,叫實習生跑腿不給他油資補貼,他不爽的話還可以說他爛草莓讓他乖乖的,多好!於是創造了一種新的22k價值觀,新鮮人任命之外,在職場上工作的人也被威脅。老闆說:你看你們領那麼多錢,是不是就該付出更多時間跟心力工作?我已經對你們很好了,沒領22k應該偷笑了。就算薪水沒降低,但工時卻越拉越長到最後變責任制。過長的工時換算之下還比超商打工的時薪低。不管有沒有領22k,普遍的工作價值都被貶低。還要默默的把一些不合理化為合理,每天感謝上蒼賜給自己工作。


到這裡不用說應該可以瞭解22k顯性或隱性上都帶給職場影響。至於22k是不是圖利一些人,白白領有大學文憑卻沒有工作能力的人??我想大學文憑,甚至研究所文憑過於氾濫這件事很明顯,也的確不少人大學畢業的程度遠遠不如以前未廣設大學那時的程度。


可是有那麼多工作需要大學畢業嗎?


現在連找個總機、行政都有一堆大學畢業的人去應徵;科技業更是充斥碩士甚至博士畢業的RD。但在幾年之前,這些工作的進入門檻並沒有那麼高。然後就產生一個情形:高學歷低就,大學畢業結果做的或許是以前高職專科學校的工作。學歷和工作的供需失衡,結果就是找工作變成在比誰強運,先來後到命運大不同。



實習生計畫現在可以看出完全是肥了資方苦了勞方,王如玄的那番護航的爛話就不提了。政府補助的美意根本過於天真,只有少數的公司會願意自掏腰包給新鮮人。兩萬二不包含勞健保要如何在台北活下去?曾經我也一度想說找個興趣的工作,實習一陣子。雖然錢不多,不過省吃儉用活下去應該是沒問題。後來越想越不對,這豈不是削足適履倒果為因?興趣歸興趣,但是工作還是有他一定的制度與薪水,至少讓我們可以好好生活食衣住行還有休閒娛樂等等。拼死拼活工作然後產出的價值都送進老闆口袋,變成老闆的那台benz或兒子身上價值不匪的潮牌ape。

黃立行很貼切的唱:給我 自由 讓我生命不再沒有意義。但我們不必真的躺下來。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如同創刊的大誌雜誌的主題愚人世代一樣。即使面對的是如山一樣無法動搖的體制,還是可以找到出路。不一定要走上抗爭或與老闆對槓,我認為至少要發現自己身處在什麼樣的危境中。自由難尋,生命有沒有意義很難說,但犧牲自己成就別人就太說不過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