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6

The Selby Window Apartment in Colette


三月一號到六號,Todd Selby住在colette的櫥窗裡,宣傳他的新書 "The Selby is In Your Place"。櫥窗的布置是用他以前拍攝過的作品,每個創意人家中的某個部分拼貼而成,試著創造出他理想中家的樣子。有趣的是人們展現自己家裡的樣子(或是說私下的一面),總是設計過的。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個家住過的痕跡,桌子上的零食包裝、疊了好幾疊的書、掛在椅子上的外套、很醜的廣告傳單等等等。卸下一整天的庸擾,家就是放鬆跟休息的地方。重點在於家是體驗大於視覺的,如果你把家布置的像LOUNGE深色的昏暗生硬能放鬆才有鬼!!有時候設計師或一些所謂創意人會把自己的家搞的很視覺系,對比採光顏色等弄的很美但住起來舒服嘛?設計跟人性化密不可分,為了設計而設計催眠自已只會搞的更累。家,是我們依靠之處。


Todd在訪談裡也說到與人的互動,大家會拍拍照或朋友跟他聊聊天,還會有一大群人跑去唱卡拉ok。讓我想起朋友說到透明之家的事。他朋友的新家一樓幾乎都是由透明玻璃組合而成,路上可以看到他家的整個布置。一開始當然是很怪,被來來往往的路人注視但後來也習慣了。危險之處就是家一目瞭然,很怕被偷;好處是跟外界有了滿多的互動。雖說家是我們避風港,卻好像也是一個防空洞。我們躲藏在裡面,生活自在;一方面來說是被關在裡面。我們會覺得自己自由自在來去自如卻不是這樣,一把鑰匙不是權力象徵而是自願被束縛的象徵。牆將世界分成好幾個小世界,門再隔出幾個世界。各自獨立不相往來。所以說一些宅男自閉或許不該怪他們。我們自己把空間封閉,封閉流動、互動性造就了個體性(我認為個體性的形成多少與空間的分化有關),卻也讓我們故步自封活在自己世界。未來的溝通不應該是在網路上,而是重新找回現實的對話空間。透明的牆當然還是有很多缺點,但可以做到互動交流就是一大進步了。




The Selby Project

Todd Selby身具多種身分:素描家、 插畫家、室內設計師與時尚攝影師。 The Selby Project用藝術家的觀點出發,觀察一些創意人在他們個人空間裡的每個小細節。這個計畫始於2008的同名網站, www.theselby.com。一開始Todd拍攝朋友的家並將照片放在網站上。很快的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人邀約,希望他們的家與自己也可以出現在上面。 The Selby網站立刻暴紅,每天幾乎都有三萬五千人次的瀏覽量。不到幾個月,一些跨國知名企業相中該網站的潛力,希望跟 Todd合作
合作的案子包含NIKE 6.0大型的平面與網路宣傳活動、Colette的櫥窗秀、 Habitat跨國廣告、 New York Times T Magazine的作品、與時常合作的雜誌 Vogue Paris與 Architectural Digest France。Todd的第一本書, The Selby is In Your Place,在2010年四月一號發行。



      



THE SELBY @ colette | BKRW.COM INTERVIEW CHILL' OUT #2 from Jay SMITH on Vimeo.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theselby.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