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7

with you

忽然想起你
在第一道光射進房間的時候
我彷彿看到你的輪廓
有多遠
能有多遠?


當那些時間都沈澱之後
我在椰子樹下的長椅上
鴿子走來走去
咕咕,咕咕要東西吃
他可以選擇往下個地方飛去
我好像只能在這了
在長椅上吹風


奇怪的事繼續發生
有時候覺得世事只是一再循環罷了
那些喜悅和悲傷
消失的無影無蹤
強烈的心情好像過了那個點之後
就變得沒有必要
習慣而已


with or with you
有差別嗎
我想起這個問題
遙遠的地方,雪,尖塔之類形象的東西
我自己建構的東西
環繞住我


我很想你和那些人
在這個時候

2006/10/18

value

閒聊一下。我最近MAIL裡很多色情廣告
其中有一篇標題是
"大哥,還沒要你射怎麼先內射,毛還掉了一床"


關於價值,到底我們是本質上有價值還是相對來說有價值?人最終目的是死亡,都在等死。
想像你死的時候被放到天平上,上帝說看另一邊吧,那就是你的價值。到底那會是什麼呢?


關於我們把價值透過第三者表現這東西,似乎是不可避免。如果我們不抓住某個東西或是投射信仰,沒有價值似乎讓人害怕。我們去找尋生存下去的機會、一張機票、一雙鞋子。那物品的價值,似乎多少會反射到自身的身上。拜物教在於表現者與表象的混淆,所以說我們心甘情願把靈魂賣個資本主義似乎是不錯的交易。至少我們可以暫時忘記自我價值生存意義等等難解的問題。

2006/08/16

恐懼

何謂恐懼?上課時老師說過恐懼是來自於我們對事物的未知。
但我想恐懼是一種本能。
我們的心中下意識去拒絕一些東西,因為會危害自我生命


但是恐懼應該是更貼近我們自身的東西。


我們所害怕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怕沒錢怕死亡,怕各式各樣不同的東西。這種恐懼是源自於慾望的恐懼。我們有,所以怕沒有。對於失去而恐懼的本能,可以說是讓時代往前推進的動力。在這裡來說恐懼是正向具有功能性的意義。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比原來更好的東西,但也掉進了一個陷阱。那就是到底我們可不可以突破有限去追求無限?慾望膨脹到這裡後就無法收拾了。我們一昧追求滿足,卻永遠無法滿足。


我相信恐懼是來自於經驗的,我們對於世界的體驗。什麼可碰不可碰,不是被教導就是有經驗過。一種情形是:恐懼讓我們把記憶抹除了,因為震撼太大(如地震)。但是再想起來的時候,恐懼會有加倍的效果,一方面害怕過去也害怕未來。


全知全能可以讓我們不恐懼嗎?神告訴我們信仰消除恐懼,讓我們有所依靠。但我認為這方面來說,信仰有可能是毒藥。讓我們不必面對我們所懼怕的事,削弱了我們警戒那些危險。不管在怎麼樣強烈的信任神,恐懼還是恐懼並不會變成別的或輕鬆的東西。要讓恐懼消除就要面對他,也就是必須面對自己的內心。


所以說恐懼是心的副產品,我們害怕然後克服,成為一個更堅強的自己。

2006/08/15

認知與世界

心裡學說,我們是以自己的認知在看這世界。而這認知是學習而來的。也就是我們並不天生對於事物有看法,而是學習。透過他人的教導或是自身的體驗,便可產生認知。例如說苦瓜很苦,但是媽媽對你說吃苦對身體不錯,於是你對苦和身體好產生連結,之後遇到苦的東西也會認知他是對身體好的東西。以此類推波大無腦也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一種情形是社會習俗決定你的認知。像在台灣路上大便可能會遭人非議,之後就覺得在公開場合大便是件非常的丟臉的事。但若是在印度拉屎根本沒人管你,對於公開大便這件事就會習以為常了。

我想說的是我們對這世界或其他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認知愛恨。但其實若能知道事情的全貌(不太可能),就不會再用同樣的方式一再地對待人。即使是同樣的事情,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構成因素。所以說並沒有清楚的黑白對錯,只是端看你要從那些角度理解罷了。

對於世界或是人,應該多給一些耐心。基本上我是一個很沒耐心的人,因為我不想浪費時間但又很很愛遲到。因為我總以為時間在我掌握之中,事實卻是我被時間掌握阿!所以時時調整認知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