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7

Parisian

cadeau, cadeau , toujour cadeau. Andrea告訴我現在巴黎隨處聽到的單字。想到他走過那些梧桐和潮溼的地板。離開那裏兩個多月但記憶還很鮮明,關於明暗、風和墓園的寧靜,更多是巴黎人的樣態。


怎樣算是一個巴黎人?在巴黎我有很多的時間去考察,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遊客:腰包、涼鞋和旅遊書。腰包用來保護隨身財產但其實是標記自己為肥羊;涼鞋自認為方便移動行走,走在一群巴黎人之間就會知道自己有多不尊重這個城市;旅遊書只會帶你到人最多的地方與拿同樣書的人交錯。地鐵裡不明究裡如何開門或是在地圖前半傷腦筋(一半是自認自己看懂了地圖)也透露出一些訊息。但巴黎人是怎樣呢?穿的無懈可擊或是在café透過褐色的chanel復古墨鏡打量路人?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巴黎,所謂的光之城、浪漫之都,其實都無法準確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特殊性。由我所見,城市並無法建構自我,而是其中充滿異質性卻又有某些相似點的人們所組成。都市作為動態的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事實上只是寂寞無比如同巨大的神殿─消費的聖地。如同馬克思所說商品拜物,現則更近一步被媒體與數位推向幻影拜物。幾乎每個城市都一樣。但巴黎是百年歷史奢華的都市,白天黑夜滿載的是無數的幻影。到處都是專賣店或是小精品店,一件兩百歐元的外套或一百多歐的鞋子到處皆是。富裕的人們從世界各地湧入,montaigne、Champs-Élysées擠滿了人──如此讓人陶醉!但在城市的其他角落,巴黎人呼吸、生息於各個區域。如同我們對於自己的城市總是有不同的認知,巴黎實際上絕對不只是巨大的鐵塔與凱旋門。更多的是一種思考的態度。路邊的長椅總是有人歇息,拿出記事本或是一陣失去生命信號般的沉思。路邊椅子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個休息的工具,你要很累了或是老爺爺奶奶在討論完初一十五要吃菜時才會想到的東西。但那些綠色長椅卻承載思想的重量,隨著時代更迭而老舊不已(我想實際上沒有人可以坐垮他的因為巴黎無胖子或是被驅逐到第二十一區??)。比起花好幾十萬(或百萬)歐元來清路上的狗屎,不如好好保存這些實用的長椅吧!



如同波特萊爾著名的形容 〞恍遊者〞,作為一個與歷史同在的城市許許多多的東西只有靠著這樣才能看見。睡不著的、失去信心的、第一次探索這城市的,在塞納河的兩邊漫遊;在這些看似浪費卻意義非凡的走地圖中找到一些什麼。實際上或形而上隨時的思考所謂的存在是什麼徒勞無功,如果是走路的話就可以確信自己的存在了(價值又是另外一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